非遗传承有了新的打开方式——从研培计划看非遗传承的中国实践
青海的苏晓莉摘得金砖国家女性创新大赛“木兰奖”,山东牛玉叶的作品被当作国礼赠送给外国政要,山西赵翠林设计制作的挂饰系列在迪拜的商场热销……这些来自乡村的非遗传承人今天如此引人注目。
以前,这些传承人虽然有一身好手艺,但手中的作品基本无人问津,为了生计,他们只能放下手艺另谋出路。传承人的离场,导致很多非遗技艺濒临失传,如何采取有效方式传承非遗成为重要而迫切的时代课题。
2015年,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启动“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旨在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资源支持,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进而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作为我国非遗保护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十年来,先后有149所院校举办1400余期研培班,直接培训非遗传承人5.1万人次;各省(区、市)同步开展研培工作,参与院校超过200所,惠益传承人超过20万人次,不仅让传承人的非遗传承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也为世界非遗保护事业贡献了中国经验。
更新产品研发思路是关键
琉璃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永军是苏氏琉璃第八代传人。走进太原市迎泽区马庄山头村苏氏琉璃传习所,苏永军正在工作台前认真地为琉璃坯件勾勒出精美的纹路。
“一定要好看!”苏永军勾完最后一笔,轻舒一口气,“以前没那么讲究,但现在变了。”
以前,苏氏琉璃产品主要用作修建古建筑。现代社会,这种需求越来越小。为了生计,苏永军不得不跑起运输。
一天天老去的父亲把苏永军叫到跟前:“咱们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可不能在你这丢了啊!”
“我也不想丢,可产品没有市场呀?”苏永军一时犯了难。
2016年12月,苏永军受邀参加山西大学举办的非遗烧制技艺研培班。研培班上,老师们不仅讲授了不同的琉璃烧制技艺,还透露艺术摆件等琉璃产品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
一语惊醒梦中人。从那时起,苏永军将发展方向由建材领域转向文创领域。在苏氏琉璃传习所的展柜中,摆放的全是他研发的文创产品。昔日里盘踞在建筑屋顶上的龙身,被做成了精致的笔架;平日里守护在建筑大门外的狮子,被缩小成巴掌大小,成为家里的摆件;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他首创琉璃匾额艺术,把书法家的作品原汁原味地做成琉璃字,镶嵌在木板上,成为可挂在家里的特色艺术品……
“研培计划帮我打开了产品研发的思路,也帮我找到琉璃技艺传承的出路。”苏永军说。
贵州榕江的赖蕾是一名绣娘,也是侗族服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曾经,她习惯于将各种元素绣满衣服,觉得东西绣得越多越好,就像粮食打得越多越好一样。有几年,她的绣品销路越来越差。一次,一位游客看了她做的衣服,忍不住吐槽:“好土啊!”
“当时,我的脸唰地红了,同时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产品做好看!”赖蕾回忆。
一次,听说浙江理工大学开办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培班,赖蕾立刻报了名。研培班上,学习了设计和美学课程后,赖蕾才知道什么叫留白,才明白太多元素会增加视觉负担。于是,她在后续的服装设计和制作中,简化了图案,只在重点部位突出纹样,成功走出了一条简约风的设计之路。
后来,赖蕾还为贵州榕江“村超”设计了一款吉祥物布偶——“村超牛”...
会员内容
- Related reading
- Global Perspective | 商务部:塔吉克斯坦计划将纺织品出口增加9倍
- Bullshit | 济南时装周闭幕式暨山东省十佳职业模特大赛总决赛”在济南泺口服装城圆满落幕
- Domestic data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前七月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
- I want to break the news. | 大湾区买手供采合作联盟成立仪式26日在广州举行
-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安宁职教学子喜获铜奖
- Material chemical industry | 重新审视科学进步对传统作物棉花的经济学剖析
- Successful case | 福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棉纺行业技能提升培训成功举办
- Help you make money | “娃衣”赛道迎来新风口非遗面料、量身定制服务
- Management treasure | 一件宋代袍服上的“混搭”美学:低调绢帛,镶着狂野金线
- I want to break the news. | 南通又添产业文化新名片:全国首个床品文博馆落成